2019全国两会·前奏
新春走基层之代表委员这一年
“粤剧需要不断有新的观众群加入,才有传承和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必须重视粤剧进校园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曾小敏履职一年,将本职工作与代表工作相结合。针对戏曲的发展特点,她提出建议:建立传统戏曲数据库和传播云平台,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传统戏曲,使传统戏曲能更广泛、更便捷地推广和传播。
打造新创优秀剧目受欢迎
虽然履职仅有一年时间,作为粤剧名家的曾小敏已找到了自己的履职方向:深耕戏曲领域,推动传统戏曲的发展。
围绕“出人出戏出效益”的宗旨,曾小敏去年带领广东粤剧院相继打造了《八和会馆》、《风起南粤》等新创优秀剧目,深受群众的喜爱。同时,她领衔拍摄的粤剧电影《柳毅奇缘》创下了戏曲电影零售多场上座率达100%的纪录,并且完成拍摄了国内首部4K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运用新科技手段作出创新尝试,让电影与戏曲的融合更上一个层次。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曾小敏还以广东粤剧院作为示范点,相继打造了“周末睇大戏”、“新年睇大戏”等重要艺术品牌。
“虽然我与全国的戏曲工作者一起致力于宣传推广戏曲艺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感受到了一些不足和制约。”曾小敏留意到,当前,戏曲受众阅读和欣赏习惯产生了根本性改变,戏曲的宣传、推广和传播必须借助主流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而主流媒体对戏曲的关注较为弱势。以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为例,在数以百万计的APP中戏曲类APP仅100余个,且普遍存在缺乏专业背景、内容原创性差、同质化严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状,曾小敏提交了《坚定文化自信,让戏曲艺术焕发新光彩》的建议:希望能够建设戏曲“云”平台,加强主流媒体对传统戏曲宣传推广力度及戏曲电影推广和传播。“戏曲艺术的传播已经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唯有积极利用移动新媒体优势开辟新的战场,戏曲才能大有作为。”
曾小敏建议,建立传统戏曲数据库和传播云平台让观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传统戏曲,使传统戏曲能更广泛、更便捷地推广和传播。她提出制定扶持、激励机制,鼓励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推广传统戏曲,从而让戏曲依托媒体平台更好地实现保护、传承与发展。她还建议,推出一个全新戏曲电影制作宣发专业平台,组织专家和业内人士商议制定戏曲电影发行许可名录,并开设专门的戏曲院线放映阵地及鼓励戏曲电影进社区、进数字院线,将放映数量、反馈纳入戏曲传承和发展考核体系当中。
推动高校开设粤剧课程
“人才的梯队培养是关乎粤剧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除了打造粤剧的艺术品牌,曾小敏也关注粤剧接班人的培养。她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开展了粤剧讲座,更倡导并推动星海音乐学院开设粤剧选修课程和必修课,成为了全国大学首创的课程。
在曾小敏带领下,广东粤剧院成为广东戏曲(粤剧)进校园基地。“粤剧不能是博物馆的艺术,需要不断有新的观众群加入,粤剧才有传承和发展的原动力。为此,必须重视粤剧进校园项目。”她认为,要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接触粤剧、了解粤剧。
为更好培养粤剧艺术人才,曾小敏建议,建立业余戏曲考级机制。希望通过这个考级机制,建立评定自身戏曲艺术水平、提升艺术素质的平台;在此机制推动下,希望会有更多青年学子持之以恒地学习戏曲,也对戏曲的传承和推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手记
人大代表履职走向专业化
作为人大代表,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其职责所在。然而,民生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每一个代表都不可能关注到所有问题。很多代表在履职初期,都曾有过“迷茫期”。到底如何履职,如何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从曾小敏代表的履职生涯可以看出,用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来研究专业问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将是代表履职的一大方向。
曾小敏既是一线戏曲工作者,又是粤剧院的领导干部。她深耕戏曲领域,不仅在本职工作不断创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的履职也与推动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相联系,取得了“1+1>2”的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人民群众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激发人大制度优势及正能量,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代表来支撑。所以,代表履职专业化发展趋势,同网络时代民意脉搏相一致,也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合理的、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