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抗疫作品提振精气神
发布时间: 2020-04-13
阅读量: 6798
来源:南方日报
疫情防控期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渗透于抗疫文艺的创作和传播中,抖音、短视频、非遗、“云曲艺”、“云合唱”、“云综艺”……非遗元素的抗疫文艺题材在科学防控、对逆行者赞美、鼓舞振奋人心等方面,发挥着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的独特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充分运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积累的伟大智慧。以广东抗疫文艺作品所呈现的非遗题材元素为例,潮州花灯、剪纸、广彩、泥塑,精彩纷呈,历史感、时代感、现实感、时尚感皆具。

潮州花灯是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其历史源远流长,属于南派花灯,与北派花灯遥相辉映。花灯古朴、纯美,全手工制作,题材来源大多生活化、戏剧化、故事化、经典化。疫情期间,潮州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黄韬运用花灯的表现手法、重要元素,创作出作品《团结才有力量》。韶关南雄市非遗旋木技艺传承人谢俊茹,利用古老的旋木技艺创作出一系列抗疫题材文创产品。例如,一款中草药香薰盒,绘制了一名白衣天使拿着盾牌对抗病毒,表达致敬逆行者之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广彩非遗传承人翟惠玲携高徒市级传承人周承杰,共同创作了一幅歌颂疫情之中军医们勇敢坚毅的广彩作品《咬紧牙关冲锋向前》,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色彩描绘了奋战在救死扶伤一线的当代军人形象。非遗剪纸传承人许遵英以潮阳民间剪纸传统手法创作的《众志成城,天佑中华》等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此外,还有大吴泥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维清的作品《驱疫剑出鞘》,等等。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制度文化,因地域、民族、历史、风俗的不同而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当下,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非遗传承人所创作的一件件作品,在疫情特殊时期,名扬海外,闪耀出令世界瞩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