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博物馆让展品说话 名伶上直播全民来K戏 广东文化机构掀起直播热
发布时间: 2020-04-14
阅读量: 7257
来源:金羊网

观众通过手机观看粤剧K歌直播(广东粤剧院供图)


广东省博物馆直播截图

疫情防控时期,“云游博物馆”成为热词。随着各大博物馆展览日渐恢复开放,此前启动的数字博物馆与线上公共教育亦在进一步推进。

这一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粤剧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文化机构集中推出系列网上直播,呈现欧洲绘画展、齐白石大展、南粤古驿道等此前的文化热点内容,为公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突发事件的来临检验着公共文化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也对未来文化机构在“文化+科技”方向上的发展带来些许思考。

1被疫情打断的特展“走”上直播台

如果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的“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应该是今年春节期间艺术爱好者们的必到打卡点。该展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引进,精挑细选的60件作品独具非凡的绘画技艺和重要的艺术价值,包括欧洲最著名大师的作品,如提香、鲁本斯、伦勃朗、莫奈、高更等。

该展开幕前,早鸟票就被一抢而空。然而在展览开幕12天后,疫情突如其来,博物馆不得不按下暂停键。“这么精彩展览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让更多观众看到,非常可惜。”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教育推广部主任王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认为,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有义务有能力向更多看不到展览的观众,进行展览与作品的解读。

自4月11日起,连续三个周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五位策展人、专家开启云游“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大展的系列导览直播。直播同时在超星、网易直播、抖音等平台播出。据不完全统计,首日直播在线流量数据已经超过三十万。

广东省博物馆的直播只是近一周以来广东文化机构系列直播热潮的一部分。4月6日,广州艺术博物院直播首秀联手北京画院美术馆,带领观众畅游艺博院开年大展“美意延年——齐白石的艺术世界”。12日,艺博院推出“云”游系列直播导赏第二期,由该馆副研究馆员黎丽明向观众导赏另一个重磅展览“问学余兴——院藏清代广东学海堂学人书画精品展”。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亦在4月6日、12日先后推出“新美术馆学”系列讲座直播,分别由副馆长陈晓阳、胡斌讲授美术馆发展的新状况与新思考。

2粤剧院“全民K戏”吸引13万观众

直播热不并局限于文博机构。4月8日,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主讲的“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培训课程上线,向全国各地文博单位、文旅行业相关单位人员娓娓道来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实践。

直播中,曹劲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出发,详细介绍南粤古驿道上的古道、古桥、古驿站、古村落、民俗民情、史实传说以及15个重大考古发现,展现南粤古驿道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了南粤古驿道的开发和拓展。

4月10日,“春风入戏·线上戏曲音乐节”广东粤剧院专场在“全民K歌”上直播。10位粤剧名家新秀依次登场,为“云端”另一端的戏迷和网民送去有别于线下演出的独特体验。超过13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直播过程中,粤剧名家曾小敏、蒋文端、彭庆华,以及粤剧新秀康健、莫翠屏等轮番登场,在镜头前分别演唱了《女儿香之“剑歌”》《黛玉葬花》等粤剧曲目,并在线与戏迷互动,穿插为观众介绍粤剧头饰的用途、服装特色等。为了更好地呈现粤剧的特色,直播选择在广东粤剧院粤剧文化体验馆进行,选用体验馆“皇宫”“战场”“化妆间”“服装间”“道具间”等10个富有粤剧特色的场景作为直播场地,体现出粤剧的特色和氛围。

3直播带来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

直播相对于传统的现场观展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不可能把所有文物的知识、故事全部用文字展示出来,直播却能弥补这一点。此外,网络直播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即时互动”。但记者发现,就目前已经进行的展览导赏直播而言,与观众互动依然是短板。

“互动对博物馆非常重要。”曾担任过上海历史博物馆馆长的张岚说。他表示,观众喜欢听讲解员、专家讲,最重要的不是他们“怎么讲”,而是他们在讲解中如何解答观众提问。“这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观众、网友的问题,博物馆方面应该看到社会的关切点,发现自身现有知识不足的点。”

或许是因为专业课程的缘故,在曹劲的直播间里,弹幕留言提出了不少高质量的问题,诸如文物考古研究所如何介入南粤古驿道项目等,使主讲人不得不补充主题之外的内容。

对于文化工作者,探索网上直播同时带来工作方式与思路的转变。王芳表示,当下文化机构的公共教育越来越强调和观众的平等对话。“如何降低自己的身段,如何准备主题,让更多人参与进来,都是未来博物馆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粤剧演员蒋文端则认为:“舞台表演和镜头表演区别很大,舞台上会通过身段来表现人物内心,把动作放大来演,但是在镜头前,要比较自然,是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所以更讲究细腻的表演。”

此外,直播拓展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创收方式,也开启了未来文旅结合的新模式。好的直播本身就是无形的“带货”,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导览直播进行时,有留言反复问:“讲解老师手中的画册在哪里可以买得到?”在曹劲的直播间里,有留言说:“没想到广东还有这么漂亮有趣的地方,居家隔离期间让人愈发想念户外。”

观点

线上看展不能替代现场体验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文化机构通过网络直播为隔离在家的观众提供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被动”地加速了文化机构的“文化+科技”探索进程。

2月15日,“快手×大英博物馆直播夜”正式拉开了博物馆直播的序幕,一个半小时内收获200万用户的50万个赞,首战告捷。此后,抖音、淘宝、马蜂窝等平台吸引多家博物馆入驻,开启博物馆直播热潮。

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举行三场直播,由故宫讲解员带领观众分别从中线、西线和东线三条线路一同领略故宫之美,仅5日上午两小时直播就吸引超过1500万次观看,全网累计观看量破亿。数字背后充分体现出“博物馆+直播”等新型业态发展的蓬勃态势。王芳告诉记者,即便在平时,网络直播也能更广泛地传播博物馆的文化产品。“过去我们所作的馆长导览,效果特别好,但由于场地原因,现场可能只能容纳80人,而网络直播明显可以打破这个上限。”

不过,博物馆专业人士普遍认为,线上直播只是一种传播的手段,不能替代观众走进博物馆的体验。张岚强调:“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实物感受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