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学会发布《2019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9年全省公共图书馆在馆舍建设、服务提升、品牌打造、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多措并举,合力推动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进基层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持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攻坚做强工程建设。2019年全省共建有149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其中包括5个省级/副省级公共图书馆,22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和12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44.85万平方米,每万人均建筑面积212平方米,对比2018年,建筑总面积增加了32.1万平方米,增幅15%。全省87.9%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配备了无障碍设施条件,比2018年增加4.9%,读者用计算机终端总数达1.4万台,比2018年增加1500台,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阅览座席总数超11.44万个,比2018年增加1.07万个。2019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顺利完成竣工验收。中山纪念图书馆建成试运行,建筑面积达71459平方米,是近年来中山市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韶关市南雄市图书馆建成粤东西北地区最大县级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深圳第二图书馆正式开工建设,将建成国内最大的地下智能立体书库。各地大力推动建成韶关风度书房、佛山南海读书驿站、江门蓬江陈垣书屋、深圳盐田智慧书房、河源源城槎城书吧、中山书房等系列有地方特色的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打造便民惠民、贴近群众需求的新型阅读空间。
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提质增效。为进一步完善全民阅读体制机制,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划化,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下称《条例》),于2019年6月1日实行,《条例》涵盖了全民阅读各项基本内容,从制度上解决阅读公共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广东省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财政投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全省各级政府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共计约22.5亿元,新增文献购置费总额3.75亿元,人均新增文献购置费达3.25元,已提前达到《“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要求“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2020年达1.8元的指标。2019年广东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通文献馆藏量达16568.43万册件,比2018年同比增长18.58%。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进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总馆—分馆—服务中心”三级联动机制,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已建成图书馆总馆93个,分馆921个,服务点3650个)。2019年,广东省推出“广东省文化E站”小程序,以“互联网+公共文化资源聚合服务”为理念,结合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通过聚合广东省本地特色资源的优势,统一部署包含触摸屏、网站、小程序、移动应用等多种模式的应用终端,为公共图书馆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开展全省性全民阅读品牌活动。广东省各公共图书馆在国家“全民阅读”政策的指导下,重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逐渐树立活动品牌建设意识,积极打造如“书香岭南”、“粤读越精彩”等阅读推广服务品牌,提高市民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和认可度。2019年共举办读者活动48394次,公共图书馆年文献外借量8353.05万册次,年馆外流动服务点文献借阅量1158.54万册次,年数字资源借阅(下载)总次数17929.58万次。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全省各图书馆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精心打造出如“古籍修护技术体验与展示”、“未成年人‘21天阅读挑战书’活动”、“粤港澳共读半小时”等一系列“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与媒体合作推广全民阅读。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社会力量,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举办全国听障朗诵大赛、全国聋人读书征文大赛、广东省盲人诗歌散文朗诵暨散文创作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无障碍电影讲解、“听·爱”故事会、无障“爱”读书会、手语培训班等契合残疾人特点和需求的常态化活动。各级公共图书馆不断发掘、创造、推广阅读服务新模式,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阅读活动。强化“互联网+阅读”模式,关注老年人、青少年、残障人士及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总分馆机制作用,扩大区域资源共享,丰富优质阅读资源供给,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合作与交流。广东省积极推动创新建立区域性图书馆协作机制,联合开展图书馆行业交流活动。2019年11月,省图联合大湾区范围内的12家公共图书馆和文献机构,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倡议书》,在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阅读推广和专业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2019年省立中山图书馆共举办对外文化交流项目22项,其中粤港澳合作项目14项,占所有对外交流项目的六成以上;14个项目中,有三地合作项目5项、单涉香港项目1项、单涉澳门项目8项,包括合作会议、古籍保护、阅读推广、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等多个类别,呈现出合作层次高、范围广、程度深的特点。2019年,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举行“《中山文献》(第一辑)赠阅暨粤港澳大湾区文献交流”活动;联合澳门基金会整理出版《民国葡萄牙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外文部分)》,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献礼;联合澳门城市大学图书馆举办“书香古韵”读者体验活动,展示古籍修复技艺;联合澳门文化局公共图书馆举办“岭海揽珍——粤澳珍贵古籍特展”,向澳门公众展示两地珍贵的古籍文献等。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组织广州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开展澳门图书馆交流项目,分批赴澳门多家公共图书馆交流学习,共同开展阅读推广、跟岗工作和交流经验等活动。
助力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广东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特别是线上图书馆和数据资源作用,开设宣传新型冠状病毒防疫专题数字馆藏,推出线上“新型冠状病毒防疫安全公益课”,开发上线“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微信小程序版”等,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了“全民答题”线上活动,活动以“粤享读+”微信小程序为载体,通过线上答题挑战互动模式为参与者传达内容丰富有趣的防疫知识。吸引近万人参与答题,累计活跃用户8600多人,答题近2万次。针对少年儿童科学认识疫情的需求,省立中山图书馆少儿服务围绕微生物主题,主动推出“云科学阅读会”,探索“宅配”式服务,将实验材料包与主题书配送到读者家,拓展相关内容阅读、科学思考。广东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利用专业文献服务支援战“疫”,为服务读者居家防护获得在线参考咨询和远程文献传递服务,省立中山图书馆牵头成立并管理的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平台150多名参考咨询馆员,重点疫情防控期间每天登陆平台解答读者咨询以及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据统计,2020年1月24日至3月31日,平台共解答读者咨询171906例,完成文献传递171904篇,及时解决科研人员和读者的文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