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系列纪录片启播仪式
发布时间: 2020-06-13
阅读量: 13181
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韶关丹霞山活动区举行。活动现场,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广播电视台举行《追寻红色足迹》系列纪录片启播仪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文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考察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30多次,为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广东作为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历来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旅游故事,是发挥红色旅游政治、文化、民生、富民综合功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做好的工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2019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经邀请党史专家多次论证,遴选推出我省100个红色革命遗址,以时空为序,串连成9条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线路。2020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继续深化该线路成果,委托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追寻红色足迹》系列纪录片。《追寻红色足迹》将融历史故事、红色旅游与现代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融历史的沧桑与现实发展于一体;融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与广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于一体。纪录片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影像逼真,形象生动,将成为党史宣传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
为高质量创作此片,广东广播电视台将专门组织创作专班,深入事件发生地采访求证,采访党史研究工作者、文史专家、事件亲历者、革命后人以及相关人员,实地走访广东各地市县区,拍摄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影像资料。根据各个红色遗址的历史以及独有特色进行纪录片脚本创作。
纪录片将选取16条红色线路,拍摄16条纪录短片,片长为5分钟。计划2020年7月首播,播出采用周播形式,每周一期。通过全媒体报道方式分发到不同平台,包括广东电视新闻频道(播出时间为每晚黄金时间21:30)、广东新闻广播的官方微博、广播新闻中心官方微信“686新闻工厂”、广东广播电视台网络新闻客户端“触电新闻”app、广东广播电视台网络视听app“粤听”以及爱奇艺、优酷等网络视频平台。
我省革命文物工作基本情况
2019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我省原中央苏区和海陆丰两个片区共26个县(市、区)入选。经初步统计,全省现有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2030余处,其中国保单位34处,省保单位124处,市县保888处。保存展示革命文物较为集中的博物馆约有33家,革命类珍贵文物7459件/套。
一、开展革命文物固本强基行动。从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基础性工作入手,打牢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根基。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先后出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方案》《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建立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的广东省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全面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领导。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强。省级财政年度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逐年递增,从2015年6000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6亿元。2018年印发《关于建立红色革命遗址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省财政从2019年起5年专项安排15亿元实施省级以上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建设、展陈提升行动,统筹各项相关资金70亿元,支持红色革命遗址免费开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等工作。基础性工作进一步规范。省级以上革命文物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四有工作”基本完成。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人力物力投入,鼓励文物博物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专业力量深耕细作,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广州市《广州市抗战史迹田野调研报告》、珠海市三灶侵华日军罪证见证者口述材料、南粤古驿道研究课题组研究出版《重返杨匏安烈士在广州的历史时空》(中山大学出版社)等革命文献档案史料、口述材料不断丰富。
二、开展革命文物保护修缮行动。坚持依法依规、强化监管、程序正当、措施得当等原则,抢救和预防并重,不断加强保护修缮工作。探索建立“岁修”制度。2019年起,按照每处每年3万元标准,省财政拨付2000余万元用于71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保养维护。组织实施濒危革命文物抢救项目,省财政每年下达的800万元抢险加固经费,优先用于革命文物。实施革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2011年以来,先后组织对海丰红宫等2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旧址等1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相继开展孙中山故居、三河中山纪念堂、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等一批革命文物的专项保护规划。目前,基本完好的革命文物有约1400处,占70%。深入挖掘革命文物遗存。及时把新发现的革命文物依法纳入保护范畴,加强对革命文物历史价值的发掘研究,科学确定保护级别。比如,着眼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的历史地位作用,先后将棣萼楼中转站旧址、缵诒堂中转站旧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站)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开展革命文物展示利用行动。依托革命文物,展现党的历史贡献,坚定“四个自信”。推出系列主题展览。广州鲁迅纪念馆《红的文学——广东左翼作家点将录》,通过200多件文物文献和300余张照片全面展示广东左翼作家群像;汕头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潮汕七日红展览(中共秘密交通线之汕头)》,150件革命实物和190幅图片再现南昌起义军及其南下部队的革命斗争过程。广州杨匏安旧居陈列馆推出《华南明灯——杨匏安旧居革命史迹展》,介绍革命先驱杨匏安的历史故事以及曾走进杨家祠的陈独秀、周恩来、刘少奇等著名人物。打造优质展示场所。采取丰富展品、应用高新手段等科技,不断提高布展质量,优化参观环境。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引入场景模拟、MR技术、3D技术等,探索沉浸式展陈方式,年接待量达36万人次。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一批博物馆、纪念园,参观瞻仰的群众络绎不绝。讲好广东红色故事。举行广东省2019年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和展演晚会,深入挖掘红色文物内涵,推出一批激励人、感染人、教育人的红色故事,进一步提升讲解员队伍素质,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开展革命文物宣传教育行动。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基因,发挥革命文物在培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持续抓好宣传教育平台建设。目前,全省共有13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个全国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26个省级红色旅游示范基地、10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个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以及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0个国家4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不断丰富宣传教育手段。2019年,经邀请党史专家多次论证,遴选出我省100个红色革命遗址,以时空为序,串连成9条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体验线路,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开展主题教育、追寻红色记忆创造良好条件。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组合作推出10集《红色经典》广东系列节目,系统展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最终胜利的宏伟历史。主动拓展宣传教育覆盖面。鼓励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和各类教育基地主动作为,积极与周边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城乡社区的共建共享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大中小学生、党员干部、部队官兵和各界群众到革命文物场所参观学习,变“等人来”为“引人来”,带领大家走近革命文物、走进一段段激动人心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