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钦州市政协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在广州联合举办“钦品入湾——广西钦州坭兴陶精品展”,讲好钦州故事,助力“湾企入钦”。钦州市精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后起之秀的精品力作98件,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原有的部分坭兴陶馆藏共同展出。展品创作年代从清一直到当代,技艺上涵盖通雕、堆雕、填泥、上彩等多种技艺,是钦州坭兴陶在大湾区的一次古今对比、创新发展的展示。
近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依托毗邻大湾区优势,将“湾企入钦”“钦品入湾”作为重要抓手,碧桂园、光大集团、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等一批广东知名企业扎根钦州,钦州坭兴陶、钦州大蚝、灵山荔枝、浦北香蕉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大湾区,两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钦州坭兴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距今至少已有1300年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早在1915年,中国首次参加美国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坭兴陶就摘获了金奖。2008年,坭兴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坭兴陶获批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钦州坭兴陶独具透气不透水的天然双重孔结构,素有“泡茶装食物,暑天越宿不馊”,“盛水插花,花开叶茂”的特殊性能。坭兴陶的制作工艺是不施釉料,直接在泥坯上雕刻花卉、人物、山水、文字等装饰图案,富有中国画的白描风格,且意境深远、内涵丰富,兼具实用和审美价值。经过烧制过程中特有的窑变并抛光后,形成“红器白花”的艺术效果;享有“火中求宝,一件在手绝无雷同”的盛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被称为“中国一绝”。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了让更多人发现钦州,了解钦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举办的此次展览,除了通过云直播“钦品入湾——广西钦州坭兴陶精品展”开幕式外,期间还将以云观“钦品入湾——广西钦州坭兴陶精品展”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坭兴陶的无穷魅力。展览将持续到10月12日,历时2个月,广州市民及外地游客可随时到现场参观或云游展览。
钦州的大师们还专门在现场为观众展示了拉坯、刻陶等手工艺技术,引得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记者在现场看到,铜鼓、古青铜器这些坭兴陶极富特色的器型,都有丰富的展示;坭兴陶著名的雕刻文字装饰字体精雅,引人入胜。
烧造坭兴陶的陶泥标本、龙窑模型也有所展示,让大家能全方位、全流程了解坭兴陶的工艺之美和技术要点。
此次陈家祠拿出的馆藏展品中,包括了20世纪前期、中期的不少现当代名手的作品,如一件1913年“黎家造”的“刻高士凭栏望江图棱形瓶”,上面刻的铭文出自西周晚期的“鬲攸比鼎”。鼎的原作现藏日本黑川古文化研究所,鼎腹内铸有铭文十行一百零二字,记述了鬲与牧为争夺田地而发生诉讼的事。通过这件陶器,我们可知晓古鼎的若干情况。
展览中还记录下一些有趣细节,如几块复制了当年广东地区报纸做成的展板上,呈现的是坭兴陶恢复生产、创新工艺、赴北京展出的新闻报道。这些“本地新闻”为什么属于广东新闻呢?原来钦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多次在广东、广西两省区之间“辗转”,从行政区划的多次变迁中,也可看出钦州与大湾区的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