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地联动举办“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 2020-09-03
阅读量: 10932
来源: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9月3日, 为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传承发扬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北部生态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省文化和旅游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教育厅、广播电视局联合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市政府共同举办的“‘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系列活动在韶关、梅州、清远、云浮四市顺利举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树,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余云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耿辉,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等领导嘉宾出席了韶关主会场。同日,在广州市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由省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还共同主办了“‘烽火课堂勿忘先师’—再现华南教育历史主题展暨‘品粤游径’研学营活动”。

微信图片_20200903141003.jpg

韶关主会场

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是尘封已久却异常珍贵的教育文化遗产。先辈们居住于简陋的民宅和木板宿舍,授业于烽火中乡野的“校园”,为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为文化坚守呕心沥血,产生了一批流传至今的艺术作品和学术成果,锻造了一批勇于担当的“文化人”。这是民族存亡时期中国师生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鲜明体现,是一段值得子孙后代永世铭记的烽火历史,更是一份需要传承发展并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

近年来,广东省高度重视挖掘和整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结合五年来南粤古驿道历史挖掘、保护和活化的新成果,先后完成了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定友图书馆、亚南书舍、砺儒书舍、玉清书舍等一批研学基地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并且在挖掘整理研学基地的遗迹遗存相关历史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将遗迹遗址纳入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及时制定了相关保护措施和方案,避免了“三清三拆”中出现“一刀切”失误,有力促进了研学基地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此外,还通过开展专题宣传推介、研学旅行、录制记录片等方式对研学基地进行了宣传推广,促进了研学基地活化利用,吸引广大学子自觉走进研学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微信图片_20200903143827.jpg

现场举办广州交响乐团《马思聪作品集》捐赠仪式

本次系列活动的举办既是贯彻落实省政府有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工作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的小结。活动的主会场设在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大村村和乐昌市坪石镇管埠村,同时在梅州市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梅江区、兴宁市、五华县“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梅江区城北镇古洲村觉堂、五华县岐岭镇荣福村“华南教育研学基地”、清远市连州市东陂镇、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水东村程氏大宗祠设立分会场。

微信图片_20200903141017.jpg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树致辞

微信图片_20200903140937.jpg

玉清书舍门前的冼玉清雕像揭幕

上午10时,韶关大村主会场活动率先拉开帷幕,省市领导、嘉宾、媒体、学生、村民约200人参加活动。韶关市政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先后致辞。随后由广东省话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和韶关学院演出团队共同完成了文艺表演,节目大都选自曾在韶关教学、工作先贤的佳作,如《迁韶校中书事十首》出自“岭南才女”冼玉清,记述作者岭南大学抗战期间搬迁到粤北韶关大村艰苦办学的个人生活和生命体验。《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著名音乐家马思聪1943年作于粤北。《烽火书声》根据抗战时期大中院校迁粤北韶关的坪石、曲江、犁市等地展开教学为历史背景而创作。话剧《风云儿女》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该电影是1935年由许幸之执导,田汉、夏衍编剧,袁牧之、王人美、谈瑛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于1935年上映。文艺演出结束后,参会领导为冼玉清雕像举行简短而隆重的揭幕,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第一期项目建设。

微信图片_20200903140952.jpg

现场表演独奏与弦乐四重奏

下午,与会人员移师韶关乐昌坪石管埠主会场,在韶关市政府和省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简短致辞后,举办了《马思聪作品集》首发及唱片捐赠仪式。据悉,这张专辑是广州交响乐团为纪念马思聪先生、挖掘传播优秀中国音乐作品专门录制的,专辑曲目包括马思聪的《第一交响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思乡曲》。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表示“选择在马思聪《第一交响曲》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地——韶关进行唱片首发意义非凡”。首发仪式后还举行了马思聪本人手录密纹唱片捐赠仪式,广州美院梁迪宇副教授将这张饱含历史沧桑、意义非凡的唱片交到了广州交响乐团副团长张毅的手上,代表一段跨越时光的历史传承。

微信图片_20200903162649.jpg

唱片捐赠仪式

此外,管埠主会场还举行了马思聪、王慕理夫妇雕像揭幕仪式以及简短的文艺表演。广州交响乐团副团长张毅在当年马思聪、许幸之经常散步谈艺的“诗音漫道”上深情演奏了马思聪的《思乡曲》,用实际行动,追忆广东前辈音乐家,用音符唤醒一代人心中的红色基因。

活动当天,在梅州、清远、云浮等地分会场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致敬先辈,传承历史。

微信图片_20200903102220.jpg

梅州作为分会场

梅州市选取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梅江区金山顶原梅县博物馆、五华县岐岭镇荣福村、兴宁市朝天围、报福寺等地作为梅州分会场系列活动的举办点,分别举行华南教育历史文史资料图片展、梅州主流媒体和文艺创作团队“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采风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办学纪念仪式及研学座谈会等4个特色活动。

清远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文艺汇演;专家介绍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办学情况;参观省立文理学院、附中(粤秀中学)、附小办学旧址;开展专家进校园讲课等形式,向莅临现场的领导、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学生们讲述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过去的办学情况及发生在这里的抗战故事和感人事迹,使现场人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在云浮分会场举办云浮市“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主题展览,通过多视角、全方位展示革命史实,充分体现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

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活动能进一步加强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宣传,推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游径的打造,引导广大学子走进研学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希望通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项目的持续推进,带动周边的乡村发展,助力我省粤北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发展,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