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海淘族”淘些啥?粤博300余件展品讲述民国海淘生活
发布时间: 2020-12-13
阅读量: 965
来源:广东省博物馆
二十世纪初,广东出现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商业转型,追求洋货成为了人们的消费主流。“ 来佬货 “(舶来品)以及中外的观念、娱乐方式、生活形态在民国时期开始了各种交汇和融合,衣食住行新奇不断。

这段始于百年前的 “ 海淘 “,是如何改变当时人们的生活?又给我国近代工商业的兴起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和启示?12 月 12 日,广东省博物馆(简称 “ 粤博 “)” 民国海淘生活——广东二十世纪初的洋货风潮 “ 开展,通过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共 300 多件展品回顾 “ 民国海淘生活 “,向观众述说那个传奇年代,品味那段岁月带来的启示与情怀。

“ 外来商品的进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海淘,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对于国内的制造技术也是一种激励。” 策展人刘莉介绍,本次展览主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现百年前的海淘生活。当时,人们的生活从传统走向现代,生产从学习模仿走向自强创新,逐步形成了全新的社会风貌。

例如,民国的服饰时尚是中西交融的经典,男士梳起了小分头,穿起了西装,女士的改良旗袍成为了年代标志和经典。出行方式在民国充满新奇,从黄包车、汽车到有轨电车、电船,还有刚起步的民航业,无一不打破传统。当西方的交通工具和技术进入人们的生活,生活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提速。

在民国中后期,进口商品对市场的长期垄断和日本侵华战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强烈呼声。国货厂商不断学习和提升生产水平。随着国货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人愿意选择购买质优价廉的国货产品,支持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配合本次展览,粤博推出了 20 多款相应的文创产品。刘莉透露,文创产品的设计融合了许多民国时期的流行元素并兼具实用性,有帆布包、文件夹等,预计下周正式与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