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地区:广州 | 深圳 | 珠海 | 汕头 | 韶关 | 佛山 | 江门 | 湛江 | 茂名 | 肇庆 | 惠州 | 梅州 | 汕尾 | 河源 | 阳江 | 清远 | 东莞 | 中山 | 潮州 | 揭阳 | 云浮 |
  • 珍稀剧种采茶戏《阿三戏公爷》折子戏将上演

    时间:2015年1月11日晚7:30

    地点:广东粤剧院剧场

    票价:免费(9日领票)

    购票:

    电话:400-108-3388 广东文化票务网  

演出详情 (最终演出信息以演出主办方为准)

演出时间:2015年1月11日晚上7:30

演出地点:广东粤剧院剧场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厅、羊城晚报社

观看方式:本演出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汇演”10个节目之一,观众可于1月9日下午3时至4时到广东粤剧院领免费票(先到先得),或于演出当晚登录广东文化网观看演出直播。

剧目名称:采茶戏《阿三戏公爷》(韶关南雄市)

剧目简介:

《阿三戏公爷》是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故事发生在粤北一个土财主家中的花园里。长工阿三以机智幽默的语言和行动戏弄贪财的东家陆公爷,同时打抱不平,帮助一对年轻贫苦的卖唱女金花、银花嘲弄、惩治了好色的公爷,为她们要到了酬金。本剧歌颂了处于底层的贫苦百姓机智勇敢、惩恶扬善的优秀品质,鞭挞了以陆公爷为代表的财主欺压贫苦百姓、刻薄吝啬、贪财好色的丑恶嘴脸。

本剧的表演形式突出运用了粤北采茶戏的手法和元素,采用了粤北传统采茶戏与现代采茶戏的有机结合手段,展示了以歌舞表演故事的特点,台词诙谐风趣,唱腔优美,富有浓郁的客家风土人情味。全剧通过阿三戏谑财主公爷这一民间故事,还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产劳动、互相逗趣的生活情趣,同时也很好地契合了底层社会惩恶扬善的群体心理。

表演单位:南雄市文化馆

演员表:

刘忠海 饰 阿  三

林业宏 饰 公  爷

朱小春 饰 金  花

邹丽彬 饰 银  花

职员表:

整理改编:陈中秋

唱腔设计:蓝  曼

导 演:郭盛蓬

领 队:李子亮

司 鼓:叶际华

击 乐:冼德照

音 响:黎志忠

服装道具:李志刚

粤北采茶戏简介:

粤北采茶戏是广泛流传于粤北的民间小戏剧种,源于明清之前福建、江西的采茶山歌和小调,后又不断吸收江西、湘南民间花灯、花鼓的歌舞元素而成形,故又有“唱花灯”、“唱花鼓”、“唱大茶”等称谓,因其早期表演常以一丑二旦登台,也被称为“三角戏”。最早由客家人迁徙传入并逐渐成为地方习俗,曾有“韶南大茶”、“南雄灯子”及“连阳调子”三大流派,清末民初更盛极一时。现主要分布于粤北韶关市及其所辖各县的客家地区,在连州、阳山一带也有流传。

粤北采茶戏行当由最早源于花灯歌舞的二旦一丑,逐渐发展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其中丑角是构成“三角成剧,小丑当家”的独特表演形式,形成剧种喜剧特色和谐趣风格的关键行当。粤北采茶戏在花灯歌舞的身段、台步、套路的基础上,或从生活中提炼,或模模拟飞禽走兽形态,或借鉴民间武术,或向大剧种学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表演程式,主要有矮子步、扇子花、耍彩巾、单袖筒等。有采茶调(含灯调)、彩调、路调(含湖南花鼓调)、杂调(含小调、山歌)等四类唱腔曲调,以采茶调为主曲调,其以定弦的不同而区分为北、南两路;彩调用于表现送礼、奉茶、踩台;路调用于走路或对唱;杂调用于穿插小唱。在唱腔结构上,粤北采茶戏基本属曲牌联缀体,后加入板式变化,产生散板、中板、快板等。

粤北采茶戏积累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如颂扬婚姻自由的《磨豆腐》、《双双配》,惩恶扬善和宣扬家庭伦理的《卖杂货》、《打狗劝夫》,以及鞭挞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阿三看姐》、《夜盗寒衣》、《打面缸》等。

粤北采茶戏的辐射范围远及粤东、赣南、湘南与桂东客家地区,是客家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客家民系的民风民情、观念信仰、风俗习尚的形象反映,为研究客家文化、历史与民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发布时间:2015-01-08 编辑:麦慕银

推荐给朋友:

收藏本页

关注度:8667